搜尋此網誌

2013年3月28日 星期四

喜怒哀樂的口味 (一)

情緒是與生俱來的。達爾文曾提出情緒是自然選擇(Natural Selection) 下的產物,如狗的地盤被侵略時,他會憤怒狂吠,以撃退敵人。 

在原始人類的社會中,情緒是我們生存的指南針,可以幫助我們趨吉避凶,做出更利於生存的選擇。較常聽見的例子是,我們在森林中遇見獅子猛獸,在千份之一秒下我們感到害怕,然後,不需任何思考下,我們會立刻拔足狂奔。 

在千鈞一髮間,如果我們懷疑自己的感覺,或思考自己的感覺熟真熟假,恐怕我們應該都成為猛獸的美食了。在適者生存的定律下,成功生存下來的人類都應帶有情感的基因。

原則上,我們天生都俱備了一些基本情緒如:喜、怒、哀、驚、愛、羞恥﹔但後天的發展讓我們變複雜了,情緒的層次亦豐富了。

如我們「驚」的時候,因應不同的情況,我們會感到擔心、緊張、焦慮、個心囉囉攣、惶恐、驚恐等﹔如我們「哀」的時候,我們可能會感到很低落、愁、傷心、苦澀、失望、受傷害、淒涼、心痛、絶望等。

同時,在成長的過程中,一些經歷、社會標準、教育等都為我們的情感調味。有一些味道「太奇特」了、「太不健康」了,故此,都給我們戒掉了、給壓抑了。

原為我們賴以生存的情感,卻被我們自廢了「武功」。封了這些「逃生門」後,在危險重臨下,一些情緒問題亦因此產生了。 (待續)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